支教日记

当前您的位置: 首页 > 专题专栏 > 支教日记 > 正文

支教日记 | 疆中遇温情,讲中育真情

发布时间:2021-12-04 浏览量:

疆中遇温情,讲中育真情

——2021年12月03日,支教第86天

外国语学院 王慧玲

(任教于疏勒县实验学校)

支教,就像一颗种子,早在高中就种在了我的心里,那是我一直想做的事,从未改变。“因为淋过雨,所以想给别人撑伞”可能是大多数支教人的初心,可我好像没有淋过雨,却也想给那些正在淋雨的孩子撑撑伞。跨越4500公里的距离,从东部沿海来到西部边疆,普普通通的我,就此开启了援疆实习支教生活。

火车上两天三夜,我们透过车窗亲眼目睹着祖国的壮美河山,戈壁,沙漠,雪山,尽收眼底。一大早迎着朝阳来到喀什,一路上欣赏着独具新疆特色的美。隔离结束的第二天,我们进行了岗前培训,带着各方嘱托,我们即将开启新的征程,成为一名老师,三尺讲台,谆谆教诲,是从学生成为老师的转变。下午支教名单公布的那一刻,悬着的心终于落地,意料之外,期待之中。高中,总感觉这是很神圣的一个阶段,一个可以决定人生命运的阶段之一,以前总认为自己的能力还不够,无法胜任高中的教学工作,不过这一次,我知道我必须全力以赴,所以必须行,克服一切困难,竭尽所能的帮助他们收获知识,希望能给他们的人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!

上第一节课之前,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,不知道学生的水平,接受能力,能不能适应我这个新老师,我能不能上好这第一节课,所有的未知都在缠绕着我,心里五味杂陈。我知道当我推开门,迈进教室的那一刻开始,我已经变成了一名老师,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我,等着我接下来要说的所有话,这样想想,忽然又有点期待我的第一堂课。特别希望自己能做好他们的老师,我在心里告诫自己:要永远记得,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都是每个家庭的希望。从学生到老师身份的转换,是学习的过程,更是提升自己的过程,要学会从每节课中及时反思,及时改进,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每一次课堂。上课的时候,我总是都能看到那一双双真诚的大眼睛和脸上洋溢的真挚的笑容。上课了,他们会一起站起来说“老师好!”;下课了,“老师,再见,您辛苦了”,像是他们不变的开场白和结束语,此时,上课的疲惫好像也已烟消云散。下课后我也常常陷入学生们的“重重包围”。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各种各样的挑战,但是这也让我和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。他们总是那样有礼貌,总是笑容满面,我们是师生,更像是朋友。

有一天,一个学生过来问我,“老师我想学好英语,但是我基础太差了,我想每天都多留一点时间给英语,我该如何安排呀?”。那一刻,我真的破防了!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老师的责任感,当你的学生来问你这种问题的时候,你真的会很欣慰,因为她渴求知识的样子会让你觉得你平时的努力没有白费。初为人师原来是这种感受,我在慢慢体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辛酸与欢乐,在这个过程中,我体会到独属于这份职业的神圣使命,19岁的我,在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做准备!

“岁月不负有心人,星光不负赶路人。”作为一名师范生,作为未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我,这段时间的教学工作,心中对教育事业已经有了许多期许,我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为一群群的孩子带去知识和爱。永远记住两句话,“学做教师,学做好教师”,这是踏入实验学校的第一天,陈校长告诉我们的。学做教师是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的忠诚,而学做好教师则是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生的追求。一生做老师,一生学做老师。接下来希望自己能继续在新疆这片土地上,挥洒自己的教育热情,播种爱和希望。

时光飞逝,从穿着短袖遍地绿色的新疆,到落叶纷飞秋意正浓的新疆,再到身着棉袄寒风料峭的新疆,我们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疏勒的大街小巷,在三个季节中感受新疆的美。不知不觉中,四个月的支教生涯就要接近尾声,想到这,心里难掩悲伤,不想说再见,却也不得不说再见。如果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再来一次,重温这里的风土人情,看看那群聪明可人的孩子,他们永远都是我这一生中难以忘却的回忆。

忽然发现,语言真是个匮乏的东西,真的无法描述此时此刻的心情。不舍,难过,祝愿,心里五味杂陈,没有华丽的语言,我只想记录此时此刻我最真实的感受。千言万语都不及我在这里经历的每一分每一秒!在最后,真的希望这群孩子永远面带笑容,永远保持天真,永远热爱生活,永远努力上进,奋斗到底的人永远是最接近梦想的人,希望他们都能在2023年的那个夏天金榜题名!

校对:金铭、杨家慧/ 编辑:李淼 / 审核:焦成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