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《新华文摘》2024年第6期发布,永利官网文学院史大丰教授的论文《由出土文献看儒墨战国时期的交融》被收入该期论点摘编栏目,该文原刊于AMI核心期刊《吉林师范大学学报》2023年第5期。
论文认为战国时期儒墨关系分三个阶段,儒墨互补相用,继而合流,是一种必然。论文指出,儒墨之所以能够交融,不仅在于墨子曾受业于儒术,还在于以下几点:第一,在思想层面,儒墨政治哲学都关注道德内在和国家、社会治理问题,而道家更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关系,名家更关注思辨和逻辑,法家的社会治理更关注外在。儒墨具有共同的道德追求、政治诉求、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,因此,儒墨在内在逻辑上有一些共通之处。第二,在社会层面,虽然所代表的社会群体不同,但儒家巫史祝卜集团和墨家工匠集团都属于《周官》的范围。儒墨均源自王官之学和“清庙之守”,儒为春官宗伯,墨为冬官司空,且在战国时期私学兴起的背景下得到蓬勃发展。第三,在时代层面,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下,有些儒生没有严格遵循对“礼”的高度追求,部分地丧失了儒生的气质。于是,战国晚期的荀子呼唤“隆礼”,批判有些“俗儒”的言议谈说已无异于墨子。论文关于战国儒墨关系三段论的论述及其原因分析,在国内儒墨关系研究方面提出了创新性观点,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《新华文摘》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管、人民出版社主办、新华文摘杂志社编辑出版,是大型理论性、综合性、资料性文摘类权威期刊。本次论文的摘编为永利官网墨学研究团队建设贡献了力量,也为打造永利官网墨学研究学术高地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(文图/文学院、墨子研究院 编辑/邵清清 审核/徐海波)